2021-07-28

疫情之下面臨觀光客危機:日本地方政府不等中央,靠「轉型三力」超前部署

「地方創生」這名稱起源自日本,一方面,希望能活用各地在地特色,讓旅客看見地方的價值,金流、資源不斷循環。二方面,希望人口增加,或至少人口不要減少。日本在2015年訂為地方創生元年,台灣則是跟進日本的腳步,宣示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比台灣早四年展開地方創生步伐的日本,成功案例俯拾即是,我們該如何能從中改編成台灣模式呢?全台因疫情三級警戒,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為了協助全台地方創生團隊找出解方度過難關,自2021年6月起每周六早上9點舉辦線上講座方式邀請專家學者來分享「疫情期間應如何轉型與超前部署」。6月26日特別邀請台灣地方觀光協會理事謝子涵分享日本如何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籠罩全球之下,展開數位化的地方創生?部分產業面臨轉型困境,日式地方創生如何超前部署,讓鄉村不只有凝聚力,還能共享資源?值得台灣地方創生團隊借鏡與思考下一步。謝子涵長期投入日本地方創生,2018年曾到日本當訪問學人研究地方創生政策,著有《抓住風一樣的人》一書,寫下跑了日本13個縣、採訪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心得。疫情之際,無論台灣或日本,大家的互動模式都比過去更複雜,人與人面對面討論的時間比過去更少。但也因著全世界有更大共同的敵人——COVID-19,「我們能感受到病毒造成的傷害如此之大,所以現在更常思考如何實現永續性」謝子涵說。

地方創生的願景:40年後日本至少維持一億人口

事實上,「永續」也是地方創生的目標之一,關係人口(意指「在高齡少子化時代,對地方事務有關心也有關係的人」,他們到鄉村主交流觀光,而非定居)增加,正是永續發展的手段之一。日本面對此目標,希望在2060年能夠維持一億人口。謝子涵提到,面對維持一億人口的展望,日本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地方提出各地區人口動向即將來推算人口分析與中長期展望,當政府確切知道每個地方哪個年齡層人口特別少之後,從地方的資源對症下藥,「包含首都東京也要提案。」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擬定策略,中央政府提供支援,讓地方的經濟社會結構更為穩固,人口也不會減少的那麼嚴重。然而,日本地方政府在疫情之下,還等中央嗎?

疫情之下,果斷力、凝聚力、數位力成了地方轉型必備三力

謝子涵舉例,2020年3月疫情在日本爆發時,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卻比中央政府早一步宣布「阻斷觀光客進入北海道」,以守護故鄉(心をひとつに故鄉を守ろう)來達成驅動力,鈴木的果斷力,在日本實為少見,因此搏得日本民眾的肯定。
1
作者提供日本東北地區、新瀉市政府於2020年疫情爆發下共同宣言
「日本政府可以向台灣借鏡的地方在於,政策的決定速度以及果斷力,」謝子涵分析。反之,民間的凝聚力稍稍彌補中央政府的決策怠速。像是日本東北地區,他們經歷過311大地震與海嘯,深感「靠自己是活不下去,需要大家互相幫忙」互助精神相當強大。
2
Photo Credit: 謝子涵東川町地方創生團隊在旭川車站設櫃的選品店
北海道東川町商工會是地方創生成功案例之一,他們透過促進關係人口,也運用補助金拯救傢俱產業。「在地採購」是他們推出的方案,再集結民間力量,發展傢俱外送平台,解決物流運送的困境。不僅如此,東川町商工會為了發展北海道最高山峰旭岳的在地特色「好米、好水」,集結在地農產品開了在旭川車站的選品店,今年更預計設點於新千歲國際機場。透過在地居民長期的凝聚力,東川町商工會在疫情下擴大市場。
3
作者提供飛驒地方創生團隊於群眾募資平台開設的「復(福)箱」
「疫情之下遇到最大的危機是,沒有觀光客,那我該賣給誰?」謝子涵道出地方創生團隊面臨的困境。日本飛驒有地方創生團隊運用camp-fire群眾募資平台,搶救在地農特產品,並取名為「復(福)箱」。飛驒牧場的牛奶也因為小學停課的緣故,每個月少了3600瓶學校訂單,一樣於群募網站上上架,在短短15天內,有1373人支持,共募集500多萬日圓,也有群眾改完長期訂閱方案,支持飛驒牧場的產品。疫情下地方民宿的出入為何?謝子涵提到,由於都市人到農村短期移居日本目前兩大地方居住版的Airbnb:ADDress訂閱制的民宿網站(一個月付42000日元,所有房源可以住到飽)以及SMOUT移居者媒合網站,兩者都在疫情期間會員人數增多。
4
截圖自網站仙台、宮城共同發行智慧觀光旅遊券
藉由網路讓地方創生找到新生機的例子不僅如此。秋田在地的電商平台也並未因疫情中斷營運,他們在空曠的地方辦展覽,線上農特產品博覽會,將DMO(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觀光地區執行的指揮中心)發揮的淋漓盡致。仙台縣與宮城縣也在去年下半年整合在地資源,共同發行旅遊券,讓觀光客預購,實踐智慧在地觀光化。日本地方創生生態系整合各項地方資源,藉著人與人的凝聚心結合數位的影響力,充分展現疫情下也不倒的日本在地職人精神。

台灣地方創生團隊借鏡:擴大世界觀,與地方創生團隊增加「數位力」

謝子涵透露,在日本當地,投入地方創生的人約日本總人口數0.3到1%左右,有些鄉鎮因為積極推廣地方創生,吸引外國人投入。在日本,地方創生有一句名言是「よそ者、若者、 ばか者」,也就是說,外地人、年輕人和笨蛋是促進地方創生的火車頭。她解釋,外國人投入地方創生的話,能夠促進不同視角,尤其觀光產業最適合異國角度。日本在關係人口計劃、地域振興協力隊,也可讓外國人申請,如此一來能夠帶出與當地人不同的新視野。台灣地方創生團隊能效仿日本嗎?「日本的消費習慣、社會價值觀與台灣不同,直接在台灣地方創生套入日本模式,可能會水土不服」謝子涵坦言。數位時代下,透過網路的力量,我們點擊即可觀摩日本地方創生成功案例。但即使我們有唐鳳IT大臣,「但看到世界觀還是太小,」謝子涵解釋;許多在日本工作的台灣朋友也表示,無論是RESAS(地方經濟資料的入口網站,系統將所有資料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根據數據制定政策或疫情相關數據整理,台灣地方創生資源整合能力能夠向日本借鏡。
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日地方創生未來的趨勢:高齡少子化時代,地方建立更多關係人口

日本地方創生團隊認知疫情下,誰都無法移動到國際,那就借勢發展自己的通路、品牌與電商網站。金流部分,關係人口能夠在地採購,把錢留在地方;人流的部分,建立更多關係人口,像是workation(同時工作與度假)的移動工作者。謝子涵說,「日本接下來到2024年的地方創生主軸,會希望重建社會關係、多元關係以及培養俯瞰區域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台灣同樣面臨相同窘境,疫情瀰漫全台。以及人口負成長、分布不均,但看看日本,想想台灣,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民間能透過什麼方式整合,開闢出一條屬於台灣版的成功地方創生之路,正是時候為未來超前部署了。


本文轉載自關鍵評論網(原文標題:疫情之下面臨觀光客危機:日本地方政府不等中央,靠「轉型三力」超前部署,作者:康瓊之